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动态要闻

2018年度公共资源交易十大发展趋势

信息发布时间:2018-03-20 16:32:59     来源:    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阅读:

                                                                                         来源:公采传媒

   

    【编者按】2018年,法律法规将在更高层面规范市场行为,高科技将给市场带来更多、更广泛的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将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公共采购》杂志整理选出了2018年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最值得关注十大发展趋势,以帮助读者把握年度市场改革风向。

  2018年度公共资源交易十大发展趋势

  公共资源交易有法可依

  自国办印发〔2015〕63号文件以来,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如火如荼,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全国平台体制机制建设不统一、交易进场目录不统一,综合监管法无授权等。产生此类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国家顶层设计滞后,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配套滞后,制度机制仍需完善。

  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能加快形成统一开放、井然有序的现代市场,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操作。统一的顶层设计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出台,将大大有助于地方政府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大刀阔斧推进改革,从而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

  交易范围进一步拓展

  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的不断深入,整合范围也逐渐超越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产权交易的“老四类”,产生了“新四类”,即国有集体林权、医药采购、排污权、碳排放权,一些省市的交易目录还将农村产权交易、海域权交易、户外广告权交易等纳入。

  交易平台的规范化运行也吸引了一些国企、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到交易中心进行采购和招投标,让进场交易量迅速提升。随着交易目录的不断动态更新,势必将带来更多项目进场,实现更大范围的规范交易。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由于数据割据、技术壁垒和标准缺失形成的众多数据孤岛,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有关研究显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资源广泛散布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子系统中,其中,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对于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十分必要。

  信息孤岛问题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也很突出。随着各省级服务平台、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中国平台等的逐步建立,各地将数据传输、数据共享作为重要考核项,加大推动力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2017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贯通32个省级平台和386个市级平台,横向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汇聚了包括交易、主体、专家、信用以及监管五大类信息近3939万条,互联网累计发布交易信息近655万条,日均发布1.8万条,互联网访问量累计1.6亿次。

  随着系统连通范围的不断拓展、数据传输质量的不断提升,2018年度定将真正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让更多市场主体获益,也让违法违规者无处可逃。

  远程异地开评标常态化

  异地远程评标打破了区域限制,解决了专家不足问题,避免了评标专家“老面孔”和熟人“圈子”带来的负面影响。2017年,在省级平台的牵头推进下,几乎各地市都开展了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远程异地开评标将在2018年走向常态化也成为必然趋势。

  远程开标也在2017年强势崛起,不仅解决了远距离投标难题,拓展了交易范围,还可在全国择优选择中标单位,进一步维护了交易公平。当前,远程开标的软硬件技术日臻成熟,必将成为2018年度各平台电子化工作推进的重点和亮点。

  信用监管格局形成

  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形成法律约束、行政监督、行业规范、社会诚信约束与企业诚信自律有机结合的监管格局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必然趋势。

  当前,国家层面《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已经发布,《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也已征求意见,“信用中国”网站运行良好,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提供机制保障。地方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也加快信用监管步伐,出台不良信息公示管理办法和联合惩戒实施方案。

  第三方评价需求增多

  建立由市场主体以及第三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所辖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评价,以评价促提升在2017年度初显成果。

  《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第三方评价管理办法》对评价实施过程和监督管理进行了明确规范,《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将招标人、中介服务机构(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政监督部门、银行金融机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开发维护单位九大主体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全面评估。

  随着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借助更加客观的第三方开展评价,以及充分利用不同市场主体的价值,实现更加真实可靠的评价,不仅将成为提升平台服务的重要抓手,还将在加强监管、完善机制等方面发挥价值。

  标准化文件陆续出台

  交易流程标准化是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的重要基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后,各平台纷纷把梳理交易流程,规范各流程服务标准作为平台规范、有序运行的重要抓手。

  河北省新出台的《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管理细则》对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服务流程进行了明晰,要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供服务应遵循统一交易登记、统一信息公告、统一时间场所安排、统一专家抽取、统一保证金代收代退、统一服务资料保存、统一电子监察监控的要求,按照标准化服务流程,提供业务受理、场所安排、公开交易信息、保证金(代)收退、抽取专家、确认交易结果、费用收取和资金结算、服务资料存档、出具见证文书、电子监控10个关键环节的相关服务。

  为更好地完善平台运行,各地关于制度建设、流程服务、质疑投诉等的标准化文件将陆续出台,以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标准可控。

  中介代理机构管理走向规范化

  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保证了承办招标项目的招标代理机构具有一定的职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杜绝了不具备能力的机构滥竽充数,保证了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今,新修订的《招标投标法》取消了政府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认定。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机构进入招标代理市场,也将给中介代理机构管理带来难度。

  取消工程招标代理资质后代理机构如何监管?如何从良莠不齐的机构中选择出适当的代理机构?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取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要求从加强信息公开、强化工程招投标活动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好监督管理。各地也积极出台中介代理机构管理办法。一些交易中心建立了中介代理机构库(中介超市),通过加强管理考核,保障代理机构规范操作。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通过系统的自动综合比选,择优推荐符合要求的代理机构,让选择更加科学高效。

  取消代理资格认定后,各交易中心势必将采取更多措施,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加强规范管理,把好代理机构关。

  专家考核清退成为常态

  在招投标中,评标专家“权力”很大,动辄几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将通过他们的评审来交到承建、交易方的企业手里。针对很多技术要求高的项目评标,专家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考核管理对于维护交易公平至关重要。

  随着各省市陆续出台评标专家管理办法,采取考核、打分等加强管理,评标专家已不再是“铁饭碗”。以湖北省为例,专家日常评标中如出现不公正、不负责任等问题,连续3次考核不合格,专家库系统将自动停止其专家资格。此外,超龄、未通过考试、有违纪记录的专家都将被自动清退。青岛详细梳理列明了专家和代理机构经常发生的67种不良行为,根据情节、后果等分别记1分、3分、6分、12分,根据记分情况,对被记分人进行警示戒免、暂停交易资格直至取消交易资格的处理。阜阳市按照评标专家管理规定,对15位评标专家通报表扬,32位评标专家受到监督处理(其中4位评标专家被通报批评、25位评标专家暂停三个月评标资格、2位评标专家暂停六个月评标资格、1位评标专家被清退出库)。

  专家考核清退成为常态将有助于建设更加优质的评标专家队伍,进一步维护交易公平。与此同时,也要求各地加强对专家的相关培训。

  解决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难题

  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从地铁站到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而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在基本实现交易关键环节电子化的基础上,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考验着从业人员的智慧。

  足不出户参加远程开标、交易成果件EMS送达,这是深圳和南京创新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举措,让投标单位真正实现“零跑动”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对于更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网+”的改革成果将在2018年集中爆发,服务不便捷、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线上线下联通不顺、电话咨询渠道不畅等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和解决,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将跑得更快、更顺。

  解决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不同地方因发展情况不同还有不同的路子要求,但毋庸置疑的是,真正的全流程电子化必将在2018年全面落地。

 

 

上一条:24个部门签署公共资源交易联合惩戒备忘录 下一条:市委常委、副市长芮宏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指导工作